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增材制造工程4个本科专业。机电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专业(群)。

学院在校生1516人,现有教职工71人,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博士36人,硕士22人。43人次聘为山东交通学院、温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高职称教师比例31%,博士占比62%。师资培养体系完善,五年来选派教师访学进修6人,挂职锻炼35人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53场。29人获批"百名卓越人才"支持计划培育项目。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达到55%,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占比超过85%。13名教师被企业聘为科技副总。

与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新能源船舶制造研究中心”。立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6项,横向课题105项,累计科研经费到账2618.84万元。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2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获批济宁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与企业联合申报获批“柔性协作工业机器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济宁市内河新能源船舶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与工业机器人技术济宁市工程研究中心”。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与济宁能源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现代港航产业学院”,与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神力索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智能装备产业学院”,与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济宁学院-珞石机器人山东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

“机械原理及课程设计”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地方本科院校多元多维内河船舶专业应用创新型育人体系改革和实践”立项山东省教改重点项目,“机械原理”获批山东省智慧课程。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与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地方高校机电自动化专业群“1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2024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教学成果评价三等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协同赋能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参评山东省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获济宁学院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人获评济宁学院教学名师,立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4门、校级智慧课程4门。

主编出版《数字素养通识教程》并在全校理工科专业开设“数字素养”通识课,主编出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ARM Cortex-M4嵌入式应用技术——基于STM32F407、STM32CubeMX与Proteus》、主编出版《工业机器人技术》教材。

学生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超100人次;获省“我与党的二十大”课程思政短视频比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教育厅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优质课例评选二、三等奖各1项。

组建学生志愿团队20余支,开展“三下乡”“高中母校行”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宣讲会、企业HR进校园等形式提供就业服务,毕业生总体去向落实率90%、高质量就业率超75%、考研率平均超20%;实施“智行跃升榜”工程,表彰优秀学生超300人次;获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典型实践项目1项。

学生获“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国家级奖励81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33项)、省级奖励221项(一等奖48项、二等奖72项、三等奖101项),立项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7项、校级项目14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



友情链接